创新创业学院举办本学期磨课活动,深化教学改革实践
发布时间:2025年3月11日      阅读:52

2025年3月,创新创业学院开展了新学期的首次磨课活动,旨在通过细致的课程打磨,提升教学质量,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。3月6日与7日,本学期双创课程《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》与《创业者的成长之路》分别进行了首次磨课,主讲人与参会教师围绕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及学生需求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。

6日,《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》课程以“第二教学周:商业计划与需求分析”为主题,展开了首次磨课。该课程的负责人张佳如老师,根据自己授课的实践经验,详细讲解了商业计划概述、商业机会与问题、消费者需求及用户画像等核心内容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,张老师引入了市场调研、MVP(最小可行性产品)理论及PLC(产品生命周期)理论,这些工具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,也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。

磨课后的教研会上,教师们围绕如何充分关注学生需求制定商业计划、挖掘时下流行案例、引导学生把握课程重点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教学内容应紧密贴合市场趋势,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。同时,就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、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的匹配度,以及知识点详略安排等问题,教师们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调整,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。

次日,《创业者的成长之路》课程迎来了以“第二教学周:机会识别”为主题的首次磨课。课程负责人何畅为老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案例,详细阐述了如何正确理解、分析和运用创业机会。何老师鼓励学生将身边的吐槽视为机会源,通过识别问题来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,并利用“贝蒂选择因素法”评估市场需求,确保所识别的机会真实有效。

此次磨课活动同样强调了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,鼓励学生们从周边产业、商业模式创新及政策中寻找创业机会。会上,教师们还充分关注了学生在学习理解创业过程中的需求,以及如何通过识别商业机会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成长的问题。大家围绕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、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的匹配度,以及如何通过教学赋能师生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。

通过这两天的磨课活动,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,创新创业学院课程组也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这些反馈将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,有助于创新创业学院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,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
邮编:611844
蜀ICP备12011972号